于中好·独背残阳上小楼
纳兰性德〔清代〕
独背残阳上小楼,谁家玉笛韵偏幽。一行白雁遥天暮,几点黄花满地秋。
惊节序,叹沉浮,秾华如梦水东流。人间所事堪惆怅,莫向横塘问旧游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背对夕阳,孤单地登上小楼,耳边传来不知谁家飘出的玉笛声。一行白雁飞入天际,菊花盛开,枯黄的叶子洒落一地。
四季更替的速度让人吃惊,人生的浮沉也让人惊叹,美好的时光像梦一样随水东流不见了,人间的一件件往事都是如此惆怅,就不要向横塘路上询问从前游玩过的地方在何处了。
注释
玉笛:玉制的笛子,笛子的美称,这里指笛声。
幽:形容笛声低沉清细又悠长,有凄清感。
白雁:候鸟。体色纯白,似雁而小。
黄花:菊花。
节序:节气时令,农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,词中当已是霜降前后。
沉浮:比喻盛衰、消长、起伏。
赏析
此词上片一开篇就展现出一幅凄凉的画面:在一个秋日的黄昏,词人孤单地登上小楼,夕阳将他的影子一点点地拉长,就像他的心性一样,在时光的磨砺中消磨殆尽。登上小楼之后,词人耳边传来幽咽的笛声,其中似乎还夹杂着些许的感伤。远处,一行白雁飞人天际;近处,枯黄的叶子落了一地。至此,词人用残阳、小楼、笛声、大雁、黄花等繁复的意象点染出了秋天的神韵,又通过上小楼、听觉、抬头远望和低头俯视全面感受秋天,登高感怀。
下片,词人开始慨叹人生如梦,世事无常。“惊节序,叹沉浮,辕华如梦水东流”,四季更替,人生浮沉,美好的时光像梦一样随着流水消失不见了。节序的变换让词人惊心动魄,因为这意味着衰老将
创作背景
此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。有人说这首词是登高感伤之作,也有人指出横塘在江南,这是一首登高怀人之作,怀念的是沈宛或是江南的友人,莫衷一是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斗南 主编·人一生要读的古典诗词 经典珍藏版·北京:北京联合出版公司,2015年
纳兰性德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 359篇诗文 1277条名句
风流子·出关见桃花
张惠言〔清代〕
海风吹瘦骨,单衣冷、四月出榆关。看地尽塞垣,惊沙北走;山侵溟渤,叠障东还。人何在?柳柔摇不定,草短绿应难。一树桃花,向人独笑;颓垣短短,曲水湾湾。
东风知多少?帝城三月暮,芳思都删。不为寻春较远,辜负春阑。念玉容寂寞,更无人处,经他风雨,能几多番?欲附西来驿使,寄与春看。
疏影·芭蕉
纳兰性德〔清代〕
湘帘卷处,甚离披翠影,绕檐遮住。小立吹裙,常伴春慵,掩映绣床金缕。芳心一束浑难展,清泪裹、隔年愁聚。更夜深、细听空阶雨滴,梦回无据。
正是秋来寂寞,偏声声点点,助人难绪。缬被初寒,宿酒全醒,搅碎乱蛩双杵。西风落尽庭梧叶,还剩得、绿阴如许。想玉人、和露折来,曾写断肠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