忆秦娥·长飘泊
纳兰性德〔清代〕
长飘泊,多愁多病心情恶。心情恶,模糊一片,强分哀乐。
拟将欢笑排离索,镜中无奈颜非昨。颜非昨,才华尚浅,因何福薄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漫长无尽的漂泊,让人满腹愁怨、满身病痛、心绪烦厌。人生似是模糊一片,已经分不清什么是快乐。
想要强颜欢笑来排遣离群索居的悲苦,但看着镜中的自己容颜已非昨日。我的才华尚浅,为何竟会如此福薄命浅呢?
注释
强:勉强。
哀乐:偏义复词,只表示“乐”。
离索:指离群独居。此处有种寂寞之味蕴在其中。
才华尚浅,因何福薄:我的才华尚且浅薄,可为什么没有厚福呢?
创作背景
这首词写于纳兰性德侍卫生涯的几年中,在此期间纳兰一直在康熙身边奔忙,几番北征,几度南巡,皆伴其左右。但纳兰性德对“侍卫”这一职位没有兴趣,他虽然得到过皇帝很多次的赏赐,却不甘心把自己的生命消磨在这个尊贵而又碌碌无为的位置上,做皇帝御座前的小摆设。纳兰厌恶这种仕宦生涯,有感而发,遂作该诗,具体创作时间不详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纳兰性德·彩色详解纳兰词·北京:团结出版社,2017
赏析
这是一首抒发厌宦的小词。首句“长飘泊,多愁多病心情恶”,借鉴苏轼“多情多感仍生病,多景楼中”,连用“多”字,给人强烈的印象。“长漂泊”是所有愁绪的起因,纳兰紧接着描绘了长漂泊带来的“福薄”:一是“多愁”,因为漂泊在外,总是思念亲人朋友,舟车的劳顿也引发了羁旅的愁思;二是“多病”,在外漂泊总是倍加艰辛,让人不适;三是“心情恶”,心情恶既是多愁的表现也是多病的表现,这种“恶”既是对仕途的不满,也是对自己的否定。
上阙的后三句“心情恶,模糊一片,强分哀乐”,正因为长期漂泊多病多愁,才“心情恶”到“模糊一片,强分哀乐”。只因心中无乐,却要表现出乐态,所谓强颜欢笑,强掩哀愁。上
简析
词的上片写自己因多病多愁,外加多年漂泊在外,所以情绪低落;下片写眼看韶华流逝,岁月虚掷,又觉得自己才华与福分浅薄,空自叹息不已。全词生动地刻画出词人情绪上的此起彼伏,内容虽然短小,但他却在这有限的空间内将自己的病与愁、哀与怨悉数刻画,将一生郁郁不得志的感慨宣泄而出。
纳兰性德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 359篇诗文 1277条名句
花月痕·第十五回诗
魏秀仁〔清代〕
多情自古空余恨,好梦由来最易醒。
岂是拈花难解脱,可怜飞絮太飘零。
香巢乍结鸳鸯社,新句犹书翡翠屏。
不为别离肠已断,泪痕也满旧衫青。
云中至日
朱彝尊〔清代〕
去岁山川缙云岭,今年雨雪白登台。
可怜日至长为客,何意天涯数举杯。
城晚角声通雁塞,关寒马色上龙堆。
故园望断江村里,愁说梅花细细开。